BabyDJ媽咪育兒報    
甜蜜的負荷 ─ 談準媽咪孕期的生理變化

從精卵受孕到寶寶呱呱落地,懷孕時母體的生理狀況,會隨著胎兒的成長而逐漸變化,儘早認識孕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和可能的症狀,可以減少孕期不必要的擔心與煩惱。孕期雖然辛苦,但等到妳將健康的小寶寶生下來的那一刻,相信妳會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!

孕期外觀的改變

皮膚狀況的改變
懷孕時,由於肚子脹大速度太快,皮膚張力趕不及體積的張力,肚子表面就出現一條條的黑線,稱為「妊娠紋」;妊娠紋的發生與體質有關係,不見得每個孕婦都會罹患,其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。而臉上也由於孕激素引起體內產生過多色素,有些孕婦的臉會出現黃褐斑,或是因為油脂分泌量大,導致臉上出現痤瘡或粉刺。

乳房逐漸增大
懷孕期間,由於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的增加,乳房會增大,所以有飽脹感或疼痛感;為使自身和胎兒獲得足夠的氧氣,孕婦的肺活量增加,因此也會導致胸廓增加。

身材的變化
懷孕的身材就像是肚子塞了一顆球,走起路來沉甸甸的。的確,子宮的重量從懷孕前重60公克到懷孕末期重約1公斤,大小為懷孕前的17-40倍大,大腹便便的身軀自然增加行動的不便。為適應增大的子宮使得肩膀下垂,頸向前屈,腰背部脊柱向前彎,所以準媽咪容易有頸肩、上背酸痛的症狀產生。

身體活動力的負荷
關節:懷孕時荷爾蒙變化,使得支持的韌帶變得比較鬆弛,關節較容易受傷。
平衡:懷孕後期額外增加10至15公斤的體重,會使重心轉移到身體前面,壓迫關節、肌肉,使得身體不穩,導致下背痛,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。
心跳:額外的體重,會使得身體負荷更為辛苦。當準媽咪從事某項運動或工作時,感覺不能呼吸或呼吸短促,表示這種程度的活動已經超出負荷了,宜馬上減緩或停止。

懷孕期的營養補充

爲適應孕期的各種生理變化,並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,可將準媽咪的營養需求分為三個時期:

初期的營養
初期(受孕至3個月),胎兒的腦和神經系統已經慢慢地形成;準媽咪也出現孕吐及食慾不振的狀況。此時要防止因嚴重的孕吐反應而導致營養素嚴重缺乏,所以初期應補充豐富的乳蛋類、肉類、魚類及豆類製品,並攝取充足的維生素、微量元素,如果有嚴重孕吐的準媽咪,應多吃蔬菜、水果等鹼性食物,防止酸中毒。

中期的營養
中期(4-6個月),胎兒成長迅速,器官已經逐漸形成;準媽咪的體重也急速上升,子宮、乳房明顯增大,會有缺鈣的現象而引起小腿抽筋,也易有貧血症狀。此時期,營養的補充相當重要,從牛奶、綠葉蔬菜、鈣劑中補充鈣;此外如脂肪與鐵的營養素也不能少,此時期營養的均衡最為重要。

後期的營養
後期(7個月至生產),胎兒成長迅速,胎兒體重劇增,部分準媽咪也因為體重增加過快,出現輕度高血壓、水腫或蛋白尿等症狀。此期的飲食要少量多餐,並增加蛋白質、鈣和鐵等的供給,分娩前要適當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熱能的攝入,以免胎兒長得過大,影響分娩。

叮嚀

孕媽咪生理不適的症狀通常初期會比較嚴重,之後就慢慢減輕或適應了,不過如果真的很不舒服,千萬不要強忍,不舒服就去請教醫師,自己的身體和寶寶的健康發育才是最重要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 瓊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