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針對現代父母親的教養任務、孩子從嬰兒期到青春期,各成長階段的情緒發展目標,提出精闢實用的說明建議與輔導策略,藉此和孩子建立良性、緊密的溝通交流,給予他們最溫暖、堅實的關愛與支持。是新世代父母不可或缺的心靈教養指南。(本報內容摘錄自《好個性勝過好成績》一書,時報文化出版、連載為期三個月)

好個性勝過好成績    
婚姻衝突對孩子的負面影響

若是詢問那些父母感情不睦的成人,請他們描述童年的回憶,你很可能會聽到一些傷心、疑惑、失望和辛酸的故事。他們可能還記得,自己目睹父母離婚時是多麼迷失、痛苦。又或者他們的父母可能是那種倔強的夫妻,雖然婚姻不美滿,但「為了孩子」,還是決定堅持到底;假如是這樣,孩子應該會深切體驗到目睹自己深愛、也最需要的兩個人,一天到晚互相傷害對方的痛楚。

身為父母,你和孩子另一位父母的互動,將會影響孩子的態度、成就、情緒調整能力和待人處事技巧。一般來說,如果父母互相關愛、支持對方,他們孩子的情緒智商會高度發展;但經常面對父母相處不睦狀況的孩子,則可能會遭遇嚴重的危機。

降低孩子的同儕交往能力

資料顯示,當婚姻中出現批評、設防和輕蔑的特徵時,這對夫妻的孩子就比較可能表現出反社會行為,或是對玩伴展露攻擊性。當這些孩子感覺不安時,也比較不容易調整情緒、集中注意力以及自我安撫。此外,他們的母親也指出,這些孩子會較常發生咳嗽、傷風等健康問題。他們似乎也承受著更多慢性壓力,因為他們的尿液中含有較多的「兒茶酚胺」,這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。

促使孩子步入成長歧途

研究顯示,婚姻衝突與離婚都可能使孩子步入成長歧途,而在未來招致嚴重的危機。有些問題,如缺乏人際交往技巧、表現攻擊性行為,可能會在童年早期就會表現出來,而引起同儕的排斥。

父母由於為自己的婚姻問題所困擾,投注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關懷也隨之減少,所以孩子在四處遊蕩、沒人看管的情況下,就比較容易靠向一些非常規的同儕團體。在青春期初期,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,就已經踉蹌陷入一連串青春期的災難中,包括學業退步、未成年性行為、濫用藥物與少年犯罪。

影響嬰兒自律神經的發展

雖然孩子確實會在婚姻衝突的負面影響下,出現從父母處學來的偏差行為;但我認為婚姻不睦也可能對孩子造成另一股更深重的衝擊-尤其是那些從小就身陷於嚴重家庭問題的小孩。我覺得父母衝突所造成的壓力,可能會影響嬰兒自律神經系統的發展,而決定這個孩子的自處能力。

無可否認地,孩子在目睹雙親爭執時,會感到愁苦、煩惱。研究顯示,即使是幼小的孩子,也會對父母的吵架產生一些生理變化的反應,像是心跳和血壓上升。究者在小到六個月左右的嬰兒身上,觀察到他們對父母的憤怒所產生的非語言反應,雖然嬰孩也許不懂父母爭執的內容,但他們知道事情出了亂子,並因而出現激動和流淚的反應。

造成親子關係的冷淡疏離

離婚家庭中的年輕人有百分之六十五與父親關係惡劣;而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年輕人則只有百分之九有這樣的問題。

大部分離婚家庭的已成年孩子至少都會和父親或母親疏遠,有一小部分則是兩者都不親近。我們認為這個事實是導致這些孩子關注社交問題的合理原因。」季爾說,「這代表許多這樣的年輕人都特別容易接收家庭之外的影響-像是男朋友或女朋友、其他同儕、代表權威的人物以及媒體的影響。這些影響雖然不一定是負面的,卻不可能有效地取代孩子與父母之間穩定而正面的關係。

勉強維持婚姻,會帶來更大殺傷力

有這麼多證據都顯示出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嚴重殺傷力,婚姻不睦的父母或許會因而猶疑,是否該為了孩子的幸福,繼續維繫一段悲傷絕望的婚姻。而我們的研究和其他研究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,都是肯定而一致的「NO」。這是因為某些夫妻之間的衝突,也會和離婚一樣對孩子造成有害的影響。也就是說,傷害孩子的不一定是離婚這件事,而是父母在婚姻不睦時對彼此可能產生的強烈敵意與不良溝通。

有一些婚姻問題,包括丈夫在家庭的情緒生活中缺席等,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發展出心理學家所謂的「內化」問題-也就是孩子會變得焦慮、憂鬱、內向和退縮。另一方面,父母之間的敵意和蔑視,則和孩子對同儕表現的攻擊行為有關。

既然不健康的婚姻和離婚都同樣對孩子有害,到底有沒有什麼已證實的方法,可以讓不快樂的已婚夫妻保護自己的孩子呢?我們的資料顯示是有的─減少孩子情緒受創的方法,就是實行情緒輔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 瓊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