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散步道  

至少有你,讓我不孤單。



作者/水瓶鯨魚

「沒有期望,就不會失望;抽離一點,就不會太傷痛。」

這是自備保護程式系統的都會男女,常使用的冷靜語言;有時候,我也這樣告誡自己,和自己衝動莽撞的情感拔河。

而,那一點點光,折射在汙濁的水平面,映照出一張又一張脆弱無助、呼喚親人的模糊臉孔,針一般刺痛我的淚腺,我再也忍不住……這些影像來自戴立忍的電影《不能沒有你》,也來自《八八水災》24小時播送的SNG電視新聞連線。

「如果能夠重來一次,我不會讓任何人把你帶走。」是《不能沒有你》的廣告詞,文案或許浪漫溢美,對於「生離」或「死別」的親人伴侶,這句話,在此刻的台灣,卻是痛徹心扉又說不出口的告白。

老實說,對於愛情電影,我不太容易掉眼淚;親情電影,哭點卻極低。

「我無法想像有一天,你離開我。」「如果失去你,我該怎麼活下去……」許多浪漫愛情電影偶爾會使用這樣煽情台詞。如果不是激情自溺、脆弱任性的人,成年人有誰真的少了誰,就無法獨自存活?不過是愛情中撒嬌或要脅的手段。親子關係卻例外,或許來自血液某種連結的因子,即使愛恨糾葛,我們一生都畏懼有一天失去血親骨肉。

因此,我一直很怕看描繪親情的電影,特別是主角是老人和小孩,這是電影中最基本的煽情元素,如果再搭配一點悲情的配樂,非常輕易就可以賺足觀眾的眼淚,當淚水拭去,離開戲院,這類的電影常只剩下數禎催淚影像,故事反倒忘了。

沒想到,這一次,看完電影《不能沒有你》的隔一日醒來,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肯起床,仍無法忘記那個高雄的碼頭,濁灰色波動的海水,光中小女孩模糊的身影,父親心一慟立刻往上游去的鏡頭;也無法忘記父親騎著機車載著小女孩,臉上充滿希望的表情,路邊白色的風車不斷旋轉,父親像唐吉柯德般勇敢,方向卻像風車的箭頭,不知該停在哪個正確方向……幾個鏡頭,含蓄地帶出濃鬱的情份,顛覆我對一般親情電影的灑狗血印象。



《不能沒有你》是台灣2003年發生的一則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故事,編劇(同時也飾演男主角)陳文彬在老婆生產後,看見報上一張震撼的照片、一則僅是一兩百字的小新聞,內容是一個中年男子手持美工刀、抱著小女兒站在天橋上吼著:「這社會不公平!社會不公平!」



讓剛成為父親的陳文彬充滿感觸,追蹤起這個事件,寫成原本要給公共電視的劇本,導演戴立忍說:「為什麼不拿來拍成電影?」

我是有點小驚訝,我認識的朋友戴立忍多年來最想拍的是叫好叫座的商業電影,卻選擇了這個素材,並以黑白影像呈現,但我得坦承,他把本應屬於藝術片、記錄片的材料,拍得很好看。寫實又深刻、荒謬卻動人,重點是抒情不煽情。

抒情不煽情,是讓我落淚的觸媒,也是讓我無法遺忘的原因。

別忘了都市人的自我保護程式:「沒有期望,就不會失望;抽離一點,就不會太傷痛。」為了不讓自己太受傷,就不要太一廂情願投入。沒想到電影《不能沒有你》竟以平鋪直述的自然姿態度呈現,留下大片填空處,情感河堤立刻潰決。

一個活生生的台灣就在你我的眼前,這不只是一個低下階層、手足無措的父女因死板法令被迫分離的故事,同時完全凸顯踢皮球的官場文化和不做求證、不負責任的媒體現象,尤其在「八八風災」面對政府荒腔走板的救災過程和各單位責任推卸習性,鐵一般堅固印證,感觸太深刻。

電視新聞中,台東的受災男子偕同年邁母親,為了尋找失蹤父親,幾乎跪倒在總統前面、語無倫次哭著喊:「為什麼見你這麼難?」電影中,無助的父親抱著女兒站在天橋,一樣語無倫次大吼:「這社會不公平!我要見總統!」於是,新聞中的人和電影中的人,畫面相互重疊,最後都被警力架開。

我相信,許多人的淚水同我一樣,都會在這一瞬間,不爭氣地奪眶而出,這是我們真實生活的故事。

電視畫面中六神無主的年輕男孩,只是想找到洪水中失蹤的父親;電影中求助無門的父親,只是想讓女兒有個戶口去唸書……這條路怎麼會這般遙遠而艱辛?彷彿永遠無法找不到正確入口。法令不是為了便民而設立?怎麼一句「依法行政」用來折騰人?

每個人都還有一點自尊,若非不得已,誰都不願意別人以同情的眼光看待自己,彷彿自己很無能、無法自立救濟。一個父親是這樣,災民們也是這樣。捐獻,很感謝,但不要以施捨態度,每個人都討厭被施捨。

身在台北,我很想努力使用這句話保護自己:「沒有期望,就不會失望;抽離一點,就不會太傷痛。」我努力過了,還是做不到。

因為,我也曾經遇過那種求助無門的經驗,雖然不是生死離別,有許多瞬間,也忍不住任性想罵:「不公平!」終究,還是忍住了,因為比起太多人,我們的處境沒那麼糟,甚至幸運太多。

嗯,這世界上沒有誰不能沒有誰,可是,我們都需要攜手同伴,無論在愛情、親情、友情……至少有你,讓我感覺不孤單。



‧照片來源:《不能沒有你》官網 http://atomcinema.pixnet.net/blog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 瓊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